茶事活动从茶器展开,无器则不成。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同时,茶器之雅致,是茶人品位的表征。
茶的历史发展至今,茶器随着茶的饮用方式而演变。唐代煮茶法以陆羽《茶经》“四之器”为圭臬。陆氏茶有仪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整体系统科学、完整,富含审美精神,影响至今。它们包含了生火用具、煮茶、烤茶、碾茶、量茶、盛水、滤水、取水、分茶、盛盐、取盐、饮茶、清洁、盛贮和陈列等用具,满足了煮茶、饮茶的每一步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火用具:风炉(灰承)、筥、炭挝、火筴4种
煮茶用具:鍑(交床)、竹筴2种
烤茶、碾茶、量茶用具: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5种
盛水、滤水和取水、分茶用具:水方、漉水囊、瓢、熟盂4种
盛盐、取盐用具:鹾簋(揭)1种
饮茶用具:碗1种
清洁用具:札、涤方、滓方、巾4种
盛贮和陈列用具:畚、具列、都篮3种
茶器,是框架,提纲挈领。它们各司其职,构成饮茶法,承载茶道精神。特别要说的是,对碗的选择,反映茶人审美。碗以青瓷为上,陆羽认为“邢不如越”,理由有三:“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使用青瓷,茶汤映衬的效果最符合唐人的审美,正如陆龟蒙所描述的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点茶”是宋代的主要饮茶方式,使用的茶器以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十二先生”为范。十二先生假以职官名为器名,并附姓名字号:韦鸿胪(焙茶笼)、木待制(碎茶器)、金法曹(茶碾)、石转运(茶磨)、胡员外(茶勺)、罗枢密(茶罗)、宗从事(茶刷)、漆雕秘阁(漆制茶托)、陶宝文(茶盏)、汤提点(汤瓶)、竺副帅(茶筅)、司职方(茶巾)。它们在炙茶、碎茶、碾茶、罗茶、点茶、击拂等步骤中各司其职。
当时斗茶流行,也称茗战,南宋刘松年绘《茗园赌市图》,见斗茶盛况,“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胜负要诀主要包括茶质的优劣、茶色的鉴别和点茶技术的高拙。斗茶之色贵白,多用黑釉系的建盏,因此蔡襄说:“茶色白宜黑盏……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建盏釉面纹路多样,具有兔毫、鹧鸪斑纹的茶盏,受到时人的珍赏。试看文人的诗词吟咏: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苏轼《送南屏谦师》)
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黄庭坚《满庭芳·茶》)
鹧斑碗面云萦字,免褐瓯心雪作泓。(杨万里《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
风炉(灰承) 筥炭挝火筴鍑交床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鹾簋揭碗熟盂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
风炉【灰承】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污墁。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飙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置滞(土旁)【土臬】,于其内设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其饰,以连葩、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铁【木半】抬之。
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其底盖若莉箧口①,铄之。
炭挝: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上丰中。执细头,系一小【钅展】,以饰挝也。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或作槌,或作斧,随其便也。
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薹句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鍑(音辅,或作釜,或作鬴):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抹土而外抹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令正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稚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铁也。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碾:以桔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未,以鸟羽制之。
罗、合:罗末,以合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才,口径四寸。
则:以海贝、蜗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故云则也。
水方:以稠榜木(原注,音胄,木名也。]槐、楸、梓等合之,其里井外缝漆之。受一斗。
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之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细翠钿以缀之,又作油绿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
瓢:一曰牺、杓,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晋舍人杜毓《荈赋》云:“酌之以瓠”。瓠,瓢也,口阔,胚薄,柄短。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也。”牺,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为之。
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
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缶。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揭,策也。
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砂。受二升。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丘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琉《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州也,瓯越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筥。其纸帊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札:缉栟榈皮,以茱萸莫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涤方:以贮洗涤之余。水方,受八升。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处五升。
巾:以拖縍布为之。长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洁诸器。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或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成。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风炉,用铜或铁铸成,像古鼎的样子,壁厚三分,炉口上的边缘九分,炉多出的六分向内,其下虚空,抹以泥土。炉的下方有三只脚,铸上籕文,共二十一个字。一只脚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在三只脚间开三个窗口。炉底下一个洞用来通风漏灰。三个窗口上书六个字的籕文,一个窗口上写"伊公"二字,一个窗口上写"羹陆"二字,一个窗口上写"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羹,陆氏茶"。炉上设置支撑锅子用的垛,其间分三格。一格上有只野鸡图形。野鸡是火禽,画一离卦。一格上有只彪的图形。彪是风兽,画一巽卦。一格上有条鱼的图形。鱼是水虫,画一坎卦,"巽"表示风,"离"表示火,"坎"表示水。风能使火烧旺,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有这三卦。炉身用花卉、流水、方形花纹等图案来装饰。风炉也有用熟铁打的,也有用泥巴做的。灰承(接受灰炉的器具),作一个有三只脚的铁盘,托住炉子。筥,用竹子编制,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也有的先做个像筥形的木箱,再用藤子编在外面,有六出的圆眼。底和盖像箱子的口,削光滑。炭挝,用六棱形的铁棒做,长一尺,头部尖,中间粗,握处细,握的那头套一个小环作为装饰,好象现在河陇地带的军人拿的"木吾"。有的把铁棒做成槌形,有的做成斧形,各随其便。火夹,又叫箸,就是平常用的火钳。用铁或熟铜制成。圆直形,长一尺三寸,顶端平齐,饰有葱台、勾鏁之类的东西。鍑(同"釜",即锅)。用生铁做成。"生铁"是现在搞冶炼的人说的"急铁",那铁是以用坏了的农具炼铸的。铸锅时,内面抹上泥,外面抹沙。内面抹上泥,锅面光滑,容易磨洗;外面抹上沙,锅底粗糙,容易吸热。锅耳做成方的,让其端正。锅边要宽,好伸展开。锅脐要长,使在中心。脐长,水就在锅中心沸腾;在中心沸腾,水沫易于上升;水沫易于上升,水味就淳美。洪州用瓷做锅,莱州用石做锅,瓷锅和石锅都是雅致好看的器皿,但不坚固,不耐用。用银做锅,非常清洁,但不免过于奢侈了。雅致固然雅致,清洁确实清洁,但从耐久实用说,还是铁好。交床,用十字交叉的木架,把中间挖凹些,用来支持锅。夹,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让一头的一寸处有节,节以上剖开,用来夹着茶饼在火上烤,让那竹条在火上烤出水来,借它的香气来增加茶的香味。但不在山林间炙茶,恐怕难以弄到这青竹。有的用好铁或熟铜制作,取其耐用的长处。纸袋,用两层又白又厚的剡藤纸做成。用来贮放烤好的茶,使香气不散失。
污墁:本为涂墙用的工具,这里指涂泥。坎上巽下离于中:坎、巽、离都是八卦的卦名,坎为水,巽为风,离为火。盛唐灭胡明年:盛唐灭胡,指唐平息安史之乱,时在唐肃宗至德元年(763)。盛唐灭胡明年则是公元764年。伊公羹、陆氏茶:伊公,指商汤时的大尹伊挚。相传他善调汤味,世称“伊公羹”;陆即陆羽自己,“陆氏茶”则指陆羽煎茶。犎比滂:读音die nie。犎,贮藏。《广韵》:“滞,贮也,止也。”比滂,土堆。《集韵》:“比滂,小山也”。三足铁籭:籭,通“盘”,盘子。莉筴:用小竹蔑编成的长方形箱子。木吾:木棒。崔豹《古今注》:“木吾,樟也”。葱薹句鏁:葱薹,葱的籽实,长在葱的顶部,呈圆珠形。句鏁,句通“勾”,弯曲形。鏁,即“锁”的异体字。耕刀之趄:耕刀,即锄头、犁头。趄,读音ju,艰难行走之意,成语有“趑趄不前”,此引申为坏的、旧的。洪州:唐时州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一带。莱州:唐时州名,治所在今山东掖县一带。竹之筱:筱,竹的一种,名小箭竹。剡藤纸:产于唐时浙江剡县、用藤为原料制成的纸,洁白细致有韧性,为唐时包茶专用纸。竹匕:匕,读bi,匙子。用末方寸匕:用竹匙挑起茶叶末一平方寸。陶弘景《名医别录》:“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漉水囊:漉,滤过。漉水囊,即滤水袋。杜毓(265—316):应作杜育,字方叔,西晋文人,曾任中书舍人等职。鹾簋:盐罐,鹾,读音cuo,即盐。《礼记.曲礼》:“盐曰咸鹾”。簋,读音gui,古代盛食物的圆口竹器。越州、鼎州、婺州: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地区。唐时越窑主要在余姚,所产青瓷,极名贵。鼎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径阳三原一带。婺州,治所在今浙江省金华一带。岳州、寿州、洪州、邢州:皆唐时州郡名。治所分别在今湖南岳阳、安徽寿县、江西南昌、河北邢台一带。畚:读音ben。即簸箕。滞(土旁)布,滞(土旁),读音shi,粗绸。扃:读音jiong,可关锁的门。
《茶经》成书于唐代,所讲的都是唐代及以前的东西,与我们现在的茶生活不同。
有人也许会产生疑问:《茶经》到现在还有没有学习参考的价值呢?
的确,《茶经》中所说的一些东西,与现代茶事已经完全不同。
比如制茶方法,唐代时主要制造蒸青团茶,现在有六大茶类,制茶工艺多样化;
比如饮茶方法,唐代采用煮茶法,而现在多采用泡茶法;
比如《茶经》中“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这一有名的关于水的论述,介于现代环境污染,水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选水也不能盲目按其所说。
如此等等。
但是,《茶经》中的很多东西,在今天看来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比如,“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论述的是茶树生长的土壤对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如今生长在岩石缝隙之中的武夷岩茶便是最好的佐证。
比如,陆羽发现水的沸腾程度与水的活性息息相关,从而影响到茶的香气和滋味,在今天,我们仍然强调水好才能发茶性。
比如,即使茶具与饮茶方式不同,也同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甚至还有不少人效仿古人的煮茶法与点茶法,从中一窥唐宋遗风。
《茶经》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经》的问世,当时已竞相传抄,大大推动了茶的传播和普及,之后的茶书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哪怕是现在读来,仍然不得不佩服陆羽的博学和魄力。
作者简介: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尊为“茶圣”。
陆羽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泡茶、品茶。他一生嗜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内容概要:
《茶经》于公元780年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上卷包括前三章,中卷仅有第四章,下卷包括后六章。
一之源:论茶树的原产地、特征和名称,自然条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茶叶的功效等
二之具:论茶叶的采制工具及使用方法
三之造:论茶叶采制和品质的鉴别方法
四之器:列举烹饮用具的种类和用途
五之煮:论煮茶的方法和水的品第
六之饮:论饮茶的方法现实意义和历史沿革
七之事:叙述上古至唐代有关茶事的记载
八之出:论全国名茶的产地和优劣
九之略:论述在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省略茶叶的采制工具和饮茶用具入
十之图:指出《茶经》要写在绢上张挂座前,指导茶叶生产和烹饮的全过程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