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名人,让人津津乐道的只是他人生的某个阶段,而他的其他人生经历往往被人忽略。而作为明朝乃至古代“名编剧”圈子的顶流,被赞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汤显祖,其也是如此。其被人熟知的“名编剧”生涯却是其中晚年之后才开始的,而在其前半生,汤显祖又在做什么呢?
出身于临川大家、书香门第的汤显祖,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其良好优越的家庭背景为其创造了极佳的学习环境,也可以算是“赢在了起跑线”上。汤显祖在科考的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在33岁时就高中进士。
这个年纪在当时算的上比较年轻了。高中进士自然就可以做官,于是汤显祖在大明陪都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务,起点就在陪都的中央机关,已经很不一般。
然而,尽管科举如意,汤显祖骨子里面却还是一个正直的文人本色,他对当朝的腐败政治不满,于是上书万历皇帝《论辅臣科臣疏》,此文切中万历一朝的要害弊端,引起了万历皇帝和朝中“既得利益者”的不满,于是遭到排挤,将其贬官,将其发配到广东徐闻县担任典史(无品秩)。后来汤显祖在仕途上有所“回升”,后又“跨省”升为浙江遂昌知县(正七品)。
官场上的起起伏伏并未对汤显祖造成消极影响,他不仅没有因此颓废躺平,反而积极去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善政。在徐闻县时,汤显祖就大力发展教育,在县令熊敏的支持下创办了著名的贵生书院。汤显祖经常在此讲学,声名远扬,不时有外地士子前来求学。
在去遂昌担任县令后,汤显祖更是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尽管汤显祖是一个科考上的成功者,但他却能清醒的认识到科举制的弊端,认为科举制完全让读书人沉浸在四书五经的应试教育不能自拔,其实根本选拔不出来真正符合“君子之道”的人。汤显祖非常推崇西周时期作为君子必备的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内的“六艺”,认为“六艺”即使对科举无益,也不应该荒废。
其实从古代“六艺”中可以看出,读书人并非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这其中的“射”是射箭,“御”是驾驶马车,都是“技术性技能”,可以看出古代对君子的要求是“文武双修”的。对此,汤显祖尤其注重射箭技术。在其看来,读书人不应该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废物,射箭作为一门武技,更应该熟练掌握。因此,汤显祖特地修复重建了县学中的射堂,让读书人练习射箭武艺,此举在当时可谓破天荒的。
由此可见,汤显祖并不因为自己科举得意就不求变通,而是能看清科举弊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推动真正的人才培养,这是很有格局和眼界的。而汤显祖也完全没有任何“专家”“大师”的架子,经常与年轻士子们一起探讨经典,研习文学。
当然除了大力兴办教育以外,汤显祖的政务能力也不容置疑,在遂昌县,他“去钳剭,罢桁杨,减科条,省期会”,摒弃残酷刑法,行宽仁之道,颇有古时遗风。
同时大力发展农耕,汤显祖本人还以身作则,自己躬自耕田,有慕名而来求学的外地士子为眼前这位学术宗师下地耕种颇为惊叹,汤显祖却习以为常,还以“新岁班春向谁手?许卿耕破瑞牛山”这样的诗句热情的赞美耕种。在他看来,读书人不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耕和读应该并重。也正是在其的治理下,该县的民风大变,经济也有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当然,汤显祖的种种做法在当时的明朝官场显得“另类”,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和敌视,再加上他的种种善政也影响了当地土豪劣绅的利益,于是受到迫害也是可想而知的了。于是在任期五年后,汤显祖被迫选择了辞官。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